搜笔趣 > 历史小说 > 我家阳台通三国 > 第三十二章:回来了
  又是新的一天开始了。

  早上起来的时候,卫琤就听到阿宁在门口牙牙学语的声音。

  这丫头最近被蔡琰拉着读书,每天要背诵一篇短歌,这是一种类似三字经的文体,内容以四季节气春耕秋收为主,主要在民间流传。

  蔡琰家学渊博,自幼接触的文章不下万篇,家中藏书更是堪称当世之最,而她更是有过目不忘的本领,因此被卫琤戏称之为人形图书馆。

  临出门前,卫琤在门板后面做了个记号,周六晚上要准时赴宴,毕竟方家人之前对他颇有照顾,父母的葬礼还是人家帮忙操持的。

  卫琤有心给方老爷子整一个上号的方子,正好缺的药材山里就有,回头抓紧炮制出来,到时候带给老爷子当做贺礼,想来老人家应该会很喜欢。

  因为两个时空的时间是等比行进的,也就是说,距离周六还有四天时间。卫琤用小刀刻上一个他自己才知道的记号,以便于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这件事情。

  刚好,自己昨晚买的东西也没有那么快到货,估计也是周六周日这样,刚好都赶趟了。

  刻好后,他拿起昨晚带过来的包袱,走出了仓库。

  阿宁见到他,就仿佛孩子见了妈,屁颠颠跑过来,委屈巴巴的说道:“卫大哥,我想去玩,我跟狗剩他们约好了,今天要去抓小蜺儿,小蜺儿用火烤熟了可好吃了。”

  卫琤朝蔡琰看去,蔡琰无奈的摇了摇头,似乎很是头疼不知道该怎么教导这个孩子。

  卫琤朝她笑了笑,接着才对阿宁说道:“要去玩可以,但你要先把姐姐教你的字记住才行,为了奖励你用功学习,我可是专门准备了好喝的东西哦。”

  卫琤晃了晃手中的包袱,阿宁好奇的扑过来抱住,小琼鼻抽抽,“哇,好香啊,是花香,我知道,这是,这是柰子花!”

  卫琤额头黑线垂下,没好气的说道:“什么柰子花,这是茉莉花,以后别乱说什么柰子……”

  没错,卫琤带过来的是家里用作招待客人用的茉莉花茶,昨晚回去收拾屋子的时候,刚好看到了,想想家里平日里也没有客人来,来了自己也不在,干脆就带过来了。

  之前的包装盒挺精致的,卫琤干脆全部倒在白布上,免得过来了还得掩人耳目。

  此时他摊开白布,里面的花茶香味四溢,看上去就像是他自己炮制的药材一样。

  蔡琰也好奇的凑了过来,女人么,对香喷喷的东西一般都没有免疫力。

  “夫君,这是晒干的柰子花?”

  蔡琰拿起一朵闻了闻,顿时眼前一亮,很想直接抓一把用来做成香包。

  卫琤愣了愣,怎么你也说这是柰子?

  小小郁闷了一下,心想估计是这个时代对茉莉花的称呼吧,毕竟,她们并不知道后世的读者老爷们赋予【柰子】这两个字的全新定义。

  “这是茉莉花茶,加点热汤直接泡开就能喝了,味道甘甜,花香四溢,而且喝多了之后,就连身上出的汗也是花香味儿的,你们这样的小姑娘应该都喜欢。”

  卫琤主要是拿给小阿宁喝的,这丫头三天不到就将他买的饮料都干光了,照她这么喝下去,不出半年就会变成一个小胖妞,卫琤可不能害了她。

  所以,就让她喝茶吧,花茶的品种很多,味道都很不错,回头再加一点蜂蜜进去,想必小丫头一定会很喜欢的。

  此时再看蔡琰的反应,似乎相比于小阿宁,她更感到惊喜。

  卫琤见她一脸的意动,笑着说道:“我泡一杯给你尝尝,花茶适合早上喝,对了,你们用过早膳了吗?”

  卫琤忽然想起来,郝娘和小娥今天早上怎么不在?

  这时,蔡琰解释道:“我们在等夫君一起用膳呢……对了,我让三娘和小娥将多余的馒头拿去给村里的老人家尝尝,村中孤寡老者不在少数,如论如何也该善待才是。”

  这个时代的人讲究百善孝为先,蔡琰的父亲蔡邕,就是历史有名的至孝之人,他培养出来的子女,自然也不会太差,对此卫琤很是欣慰。

  “也好,如此这般,以后每天早上让三娘多蒸一屉馒头,专门给村里的老人家送去。”

  蔡琰眼前一亮,“夫君当真这般想!”

  卫琤好笑的点了点头,“当然。”

  三人简单的用过早膳,卫琤给她们泡了花茶,因为没有蜂蜜,暂时用做菜的冰糖代替了一下,就这样也很是轻松的征服了两个女人的胃。

  “好喝,好喝,真好喝!”小阿宁简直乐开了花,连最喜欢的馒头也只吃了两个,肚子里装了满满一肚子的茶水,走起路来都能听到水在肚子里晃动的声音。

  相比之下,蔡琰就文雅了很多,她自己带了一副精致的茶具,对的,东汉喝茶的人不在少数,只不过,他们喝的是茶做的汤,加了调味料的。

  蔡琰的茶具是一个紫砂罐,两个紫砂盖碗,还有一个添加调味料的小勺子。

  她将装了水的紫砂罐放在火堆旁,然后等水烧开了,依次往里面加了花茶和冰糖,本来还犹豫要不要加点其他的调味料,卫琤直接给她阻止了。

  “夫人,你就这样喝,千万别再加其他的佐料了,哪里有人往茶水里加芝麻油的。”

  蔡琰不解,辩解道:“可是,家中煮茶都是要加香油的啊。”

  卫琤只好硬着头皮说道:“我的茶跟别的不一样,你先试试我这样的喝法,要是不习惯,下次随便你加什么都行。”

  然后,蔡琰惊奇的发现,仅仅加了一点冰糖的茉莉花茶,滋味是多么的让人心旷神怡,从此便爱上了这样的味道。

  温馨的度过了小半天上午。

  卫琤想起昨晚就开始采集的黄泥,便跟蔡琰知会了一声,独自来到山顶东南侧的临时工地。

  吕梁山常年刮西北风,将工地修在这个方向,也是为了避免烧砖头的浓烟污染了村民们的呼吸道,要知道,黄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,高温下产生的浓烟可不是什么好东西。

  郝大刀一大早就在这里忙碌了起来。

  村里的妇人们也忙得满头大汗,她们可没有吃早饭的习惯,一天能够吃两顿饭,已经是托了卫琤的福,分了他们大量的谷物粮食。换做之前,她们一天只能吃一顿。

  负责烧饭的老妪在一旁起锅,做的是杂鱼汤,鱼是虎头他们几个少年去抓来的,鱼汤里加了一点面疙瘩,再加一点野菜,能填饱肚子就行。

  卫琤眉头一皱,感觉这样吃不饱,运送黄泥和木材可是重体力活儿,吃这么点东西怎么比得过消耗,真这么吃这么干,大家透支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力,如此很容易伤及根本。

  卫琤当即拍板,让三娘和小娥去做蒸饼,相比于馒头,厚实的蒸饼更能填饱肚子,而且杂粮饼富含膳食纤维,对于重体力活儿的人来说,比精面粉更有营养和好处。

  而且做蒸饼的谷物都是卫氏送来的,回头吃完了再让他们送就是了,凭借那套玻璃杯,想来应该能够换来不少好东西。

  在妇人们感恩戴德的恭维声中,卫琤找到了郝大刀。

  同样的,得知卫琤要给村民们加餐,郝大刀作为村正加族长,自然也是一番感激。

  卫琤打断他,说道:“大刀叔,现在堆积的黄泥也不少了,咱们可以先试着烧一点砖头,具体的配方我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,估计要试错一番才能找到正确的配比。”

  烧砖头可不是单纯的用黄泥就行,其中黏土的金属含量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,并不是所有黄土都适合烧砖头。就跟烧瓷器一样,为了后世景德镇的瓷器就是好,这跟当地的土质息息相关……

  郝大刀点点头,颇有几分意气风发的说道:“公子怎么说,我们就怎么做,只要能让大家伙儿过好这个寒冬,我郝大刀跳进火炉里祭砖都行。”

  卫琤好笑道:“没那么夸张,又不是铸剑,还真让人献祭不成啊,那都是传说,没影儿的事儿。”

  郝大刀挠了挠头,狐疑道:“是吗,可是我师傅跟我说,历史上好多名剑都是用人献祭出来的,比如莫邪剑、轩辕剑、荆轲的残虹剑啊,都是人去献祭的。”

  “你还有师傅?”卫琤好奇反问。

  郝大刀面露回忆之色,回答道:“肯定是有师傅的,不然我这一身本事总不能凭空长出来,我跟称头他爹是一个师傅,我学的冶金,称头他爹学木工,本来还有一个石匠的,就是虎头他爹,可惜为了掩护我们逃跑死了,不然他一定知道怎么烧砖头。”

  提起那次兵匪之乱,郝大刀情绪有点低落下来,卫琤也不好出言安慰,只能等他情绪稍微缓过来,才接着问道:“那你师傅肯定知道怎么烧砖头了,你怎么不去问问?”

  郝大刀摇了摇头,解释道:“三年前朝廷派人找到我师傅,让他去洛阳帮忙修宫殿,我师傅不肯去,连夜带着小师妹逃了,说今生若是有缘,必能再见。”

  “原来如此,那倒是可惜了。”卫琤叹了口气,感觉郝大刀这位师傅的身份一定不简单,不然也不会让朝廷派人来找,那证明是有真本事的啊。

  秦砖汉瓦,古代的匠人可不是吹出来的,而是历经千年考验活生生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工匠技艺,后世多少专家学者研究了半辈子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牛逼。

  言归正传,既然找不到这种牛人了,那房子咱们还是得盖啊。

  卫琤不懂烧砖头,但网上有类似的视频,比如澳洲小哥。

  依着澳洲小哥的操作,卫琤先是让郝大刀带人制作了打量的模具,然后又让人去采集草木纤维,混合到黄泥中增加成品的韧性。

  用了大约一个中午的时间,前前后后制作出了两千多块黄泥坯子,之后就是晾凉风干,再用炉火高温烘烤定性,因为条件有限,第一批先烧红砖,至于更耐用的青砖,后续再说吧。

  忙碌了一天,在临近太阳落山的时候,升降台那边传来了欢呼的声音。

  卫琤跟郝大刀知道,应该是称头和郝昭两人回来了。

  来到升降台,果不其然是他们回来了,还带着卫氏的二十来号人,拉着堆满货物的马车。

  见到卫琤,称头递了一封信给他,说道:“公子,这是令尊让我亲自交到你手中的,令尊还说了,等闲回去看看,家里一切都好,让你不用挂怀。”

  卫琤接过信塞进怀里,点点头说道:“路上一切还顺利吧?”

  称头一下子来劲儿了,忙不迭点头应道:“顺利,顺利,我跟昭快马加鞭赶路,之用了一个多时辰就到了贵府上,门房听说我们是帮你送信的,立刻就让我们见了三爷。”

  “三爷?”卫琤愣了愣。

  称头解释道:“就是上次来的那个,外人叫他文叔,他叫令尊义父啊,那自然是三爷。”

  伯、仲、叔、季,卫琤微微颔首,是这么个道理,没想到那个英俊的持剑青年还是自己的义弟,难怪当时那么敬重自己,感情是有这层关系存在。

  称头继续说道:“令尊一开始是想把那套玉晶杯留住的,多亏了三爷说话,这才拿着玉晶杯带我们去换物,哈哈哈,公子,你知道吗,这次咱们可得了不少好物件啊,三爷嘴皮子太利索了,那些狗大户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。”ŴŴŴ.xsobiquge.ČŐM

  卫琤朝正在卸货的马车看去,除了他要的箱子,随即便是大量的粮食和布匹,这下子村民们的衣食住都有着落了,等砖瓦房子盖好,大家这个冬天就真的不用愁咯。

  郝大刀在一旁傻乐呵,听着郝昭的侃侃而谈,佩服的说道:“这还是多亏了公子啊,那套玉晶杯肯定价值连城,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争抢,公子为了咱们竟然舍得拿去换,当真大义。”

  郝昭连连表示认同,看向卫琤的眼神多了七分敬重三分崇拜。

  这时,一个卫氏派来的管事抱着一个木匣子走来。

  管事走到卫琤跟前,恭恭敬敬的躬身一礼,说道:“卫汉见过二爷,这里面是二爷要的物件儿,三爷说他选了几件做工精致的单独放,其他都放在二爷要的箱子里了。”

  卫琤接过匣子,掀开盖子一看,当场倒吸一口凉气。

网页版章节内容慢,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

“沈兄!”

  “嗯!”

  沈长青走在路上,有遇到相熟的人,彼此都会打个招呼,或是点头。

  但不管是谁。

 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,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。

  对此。

 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。

 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,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,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,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。

  可以说。

  镇魔司中,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。

 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,那么对很多事情,都会变得淡漠。

 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,沈长青有些不适应,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。

  镇魔司很大。

 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,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,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。

  沈长青属于后者。

 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,一为镇守使,一为除魔使。

 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,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,

网站即将关闭,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

然后一步步晋升,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。

  沈长青的前身,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,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。

  拥有前身的记忆。

 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,也是非常的熟悉。

  没有用太长时间,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。

 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,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,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,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。

 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,偶尔有人进出。

 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,就跨步走了进去。

  进入阁楼。

 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。

 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,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,但又很快舒展。

 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,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。

请退出转码页面,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。

搜笔趣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家阳台通三国更新,第三十二章:回来了免费阅读。https://www.xsobiquge.org